恰索夫亚尔建城史可追溯到1876年,当时俄罗斯人利用当地资源建立了一座耐火材料厂,随后不断吸引劳动力和定居者,最终逐渐发展为城市。苏联解体前,恰索夫亚尔的人口接近20000人;乌克兰独立后,该城人口不断下降,到2014年顿巴斯战争爆发前,人口已不足14000人。
东乌战事导致当地人口分流,但恰索夫亚尔并不在接触线上,距离两军对垒地带有20公里,受战争影响较小,人口下降不剧烈。到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时,该城人口还有12000余人,与苏勒达尔、弗勒达大致属于同一量级。
恰索夫亚尔位于关键的顿涅茨克高地带/运河线之上,地势较高且更为关键。由于地形复杂,被运河、公路、林带、矿场、水塘分割,整座城市呈不规则状分布,被分割成不同的边沿片区。运河线以东有“运河微区”,横纵约1公里多,以高层建筑为主,可以视为恰城在运河线以东的前沿堡垒。恰索夫亚尔的城市主体则在运河线以西。
河西部分的恰城主体除了主城区外,北、东、南三个方向均有分区。北部包括“北区”、“第十区”、“新北区”、“萨希德内·谢利什区”;东部有“新区”、“十月区”;南部有“舍甫琴科区”、“二号车间区”、“尤日涅区”、“泽姆良基区”。此外,城南还有尼古拉耶夫卡村,战前人口约为640余人。
整个恰索夫亚尔除了主城区之外,还有大大小小的10余个分区。每个分区情况不同,或为高层建筑、或为低层民房、或为工厂区域、或为混合地带,但多有临近的运河、池塘、矿场、林带作为依托,可以形成相对独立的防区,进行坚守作战。以整个恰索夫亚尔为核心的地带,东西各长约6公里多,总计约40平方公里。
这座城市位于顿涅茨克的高地带上,可以作为乌军持久抵抗的屏障;在这道高地带以东,则是塞弗尔斯克、苏勒达尔、阿特木斯克三城。在阿特木斯克战役后,俄军控制了高地带以东的两座城市。如果俄军不拿下恰城,那么乌军可以不断骚扰阿城,并保护斯拉维扬斯克城市带的安全。反之,若俄军攻下恰索夫亚尔,将能很好地屏障阿城,使其充分发挥基地城的作用。同时,恰城本身也可作为高地的基地城使用,便于利用炮火、无人机打击斯拉维扬斯克城市带的乌军目标;若俄军进一步地面出击,也有利于居高临下解决问题。当前,俄军已经控制了捷尔任斯克,捷城与恰城联合发力,对康斯坦丁诺夫卡构成了显著威胁。显然,康城将是俄军南部集群下一个需要解决的大目标。
配资公司排行口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